被曝员工薪资纠纷,以烧钱营销闻名的人人车“差钱儿”了?观点

刘志刚 2018-11-27 18:59
分享到:
导读

不少人人车员工维权,一方面在于人人车的战略反应似乎有些后知后觉,尤其是从今年上半年到现在持续曝出的撤部、裁员、员工维权等消息似乎也让人对人人车的资金实力产生怀疑。

二手车电商平台,在广大用户印象中似乎一直都是一副“不差钱”的样子,轰轰烈烈的营销大战让很多二手车电商具备广泛的品牌知名度,作为行业头部玩家之一的人人车就是其中之一。然而不得不说的是,从多个维度来看,如今的人人车似乎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激情。

尚未走出去年“内讧门”留下的阴影,人人车最近一段时间又被不少人指出其资金方面似乎有些窘迫的样子。尤其是从今年上半年到现在持续曝出的撤部、裁员、员工维权等消息似乎也让人对人人车的资金实力产生怀疑。

融资不畅,造血不强:人人车的“荷尔蒙”还能燃烧多久?

随着二手车电商野蛮生长时期过去,资本和各路玩家也都归于理性,进入一个相对合理的生态竞争时代,由大肆烧钱的营销大战回归到产品和模式本身上来。

资本是助燃剂,有了资本的助力,企业才有接下来发展的动力。对于任何一家创业公司而言,如果在发展的早期通过数据来赢得资本认可的话,那么在行业归于理性之后一定要向资本方证明自己的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而资本是在此基础上帮助目标清晰的创业公司良性运营,帮助市场生态化发展。然而就目前来看,人人车在这一方面的表现似乎并不尽如人意。

从造血能力来看,人人车的收入主要分为交易服务佣金与金融等后市场收入,交易佣金成为其最核心营收,金融部分占比过低。似乎有些依赖于交易本身,欠缺整体生态布局,陷入缺乏造血能力的境地,没能在交易费用之外构建起具备联动性质的业务形态。虽说今年4月底获得高盛投资后,人人车也开始在公开场合宣称“将把金融作为重点业务之一”,但无奈入局较晚,没能占得最大的市场红利。

缺乏可持续发展的业务结构和稳定的造血能力,这样的表现在行业进入深水区的今天似乎很难打动投资人。

在支出上,获客一定是首先要提到的,在此我们不妨以优信为参考。此前优信上市招股书中的数据显示其单车获客成本高达9.5%,且其中包含了大量无需广告营销的2B业务量。而人人车方面,线下业务明显比优信要重,获客成本应该也要高于优信。

从其它支出来看,9月本是二手车商广告投放的旺季,人人车却似乎并没有太多动静。专注于严选,率先开启补贴模式,但从实际的效果来看,恐怕并不尽如人意,多少有些赔本赚吆喝的感觉,每天车源的固定押金本就不是个小数字,而且人人车的补贴有些过于多。花了巨资,却只能收获较小的市场增长,投入产出似乎是不对称的。

据公开资料显示,人人车最近的一次发生在今年4月26日,融资金额为3亿美元,高盛集团领投,腾讯、滴滴等跟投。新的投资方只有高盛一家,腾讯和滴滴均是老股东。顺为、汉富等早期投资方已经不见踪影,相对于竞争对手,已经F轮融资的人人车似乎很难再寻求新投资者的青睐。

人人车CEO李健去年声称“今年底前把覆盖城市从100个扩大到150-200个,但是截至10月30日,反而相比当年人人车官网说的“覆盖全国超百座城市”缩减了20%,而这不得不引起人们对其资金实力方面的怀疑。与此同时,最近网上流传出许多关于人人车员工维权的报道,这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这或许会进一步加重外界对人人车资金准备的怀疑程度。

多地被曝员工维权:资金紧张的无奈之举?

今年5月,在人人车上一轮融资刚刚完成后,就有媒体报道称人人车拖欠销售人员工资,济南分公司已人去楼空,从城市经理到人事行政全部不知去向。

今年十月,有媒体报道称人人车于10月14日突然宣布关闭赣州分公司,这导致20多名员工被迫失业下岗且维权无门。同时还曝出,人人车还拖欠员工工资、手机设备押金等费用尚未解决。

虽说人人车方面回应称,公司运营一切正常,城市数量一直保持稳定,但其站点减少似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

随后,又有不少员工在社交平台上表示人人车似乎有些强制辞退员工的行为。

有网友在微博爆和脉脉爆料称,人人车或将在月底进行强制员工离职。在网友爆料的截图上可以看出两个重要信息点。截至22日,不同意离职的员工将被强制离职,而同意离职的员工将获得一个月的工资补偿。而人人车方面回复称并没有这样的事情存在,这是谣传。

甚至还有人在脉脉上爆料称,人人车方面采用威胁的方式,强制裁掉哺乳期妈妈,不给补偿而且还进行威胁。

当然了,有些内容具体有没有夸张杜撰作为外人也无法肯定确定,但人人车撤站点的善后工作似乎的确没有做好,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员工在各类平台上维权。如果这些爆料全都属实,这不得不让人怀疑人人车的资金是不是真的紧张了,要通过节流,即有选择的关店的方式放缓烧钱的速度,采用清退一批员工的方式来降低成本。

不过对于人人车而言,这一举措似乎并不是什么明智的方式。这些维权事情到底如何发生的暂且不论,是否是人人车资金问题引发的也不宜随意推测,对于人人车而言如果不能把内部的问题好好解决,或许会对其业务发展产生许多不好的影响。

从业务端来看,不少部门突然撤去,这也使得很多尚未完成并且没有进行交接的业务出现问题。例如今年十月,福州一用户把自己的车卖给人人车平台,钱到位了,但始终等不到人人车通知他办理车辆过户,而联系人人车方面也是麻烦重重。联系之前的服务人员也没能得到解决。

从内部管理来看,许多站点的突然撤去,不少人人车员工维权,或许会对其他员工产生一种“不安全感”,不利于内部人心的稳定。中关村才女梁宁说过,一个优秀的组织,有三个支点:系统正义、KPI和安全感。如果一家员工不安全感程度上升,这真的需要企业管理者好好考虑一下了。

从用户端来看,一系列负面消息可能会对品牌形象带来伤害,如果一家企业连内部员工权益都无法维护好,拿什么去维护用户的利益?一系列员工维权事件可能也会降低人人车品牌的大众信任感。

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负面消息过多,而且是管理方面出现问题,这很有可能给投资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进一步恶化自身的融资环境。

作为外人,不确定这些事情的发生到底是不是人人车资金紧张的缘故,不过对于人人车而言,如何妥善解决这些“被辞退”员工们的问题已经成为眼前的当务之急。

从战略迟疑到管理不当:创业公司的坑,人人车踩了个遍

从行业的第一梯队到如今的负面缠身,人人车的病根究竟在哪呢?在笔者看来,这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依赖资本输血缺乏盈利能力。

很多创业公司都容易犯这样一个错。拿到融资的时候,想继续大力推广,期望获得更多的用户。但是,钱没花对地方,往往都是致命的,创业不是

“融资-刷存在—融资 ”这么简单。等后来意识到问题了,由于缺乏自身造血能力,只能开始削减规模,裁员关店似乎就成了理所应当的事。

其次是战略上的失误,这包括两方面的影响。

一方面在于人人车的战略反应似乎有些后知后觉,例如金融业务的发展,当瓜子优信在二手车金融跑马圈地时,人人车却后知后觉,直到上一轮融资到手,才开始大张旗鼓的宣传造势,但此时反应过来已经慢了对手不止一拍。还比如二手车市场和新车市场相融合是必然的趋势,瓜子的毛豆新车,优信的新车业务都在高举高打的进行时,围绕主营业务进行扩张时,人人车依旧没有什么动作。

另一方面是战略迷失,有病乱投医引发更大问题。之前有媒体报道称人人车将大量滴滴的营运车上架,充当个人车源。对真正有购买二手车需求的消费者来说,买一台营运车当私家车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而这或许也将对其品牌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

再次就是与主要投资人滴滴之间的协同问题。两家公司并没有形成很好的业务联动,滴滴现在剩下的只有基本控股的战略投资和掌握实权的高管,这比车辆的问题要严重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企业管理。

创业公司都讲创新,追求发展速度,有些东西可以赶超,但有些东西不能,尤其是人才和组织建设,而组织建设的根本又是文化建设与制度建设。

初创公司本来就缺少文化底蕴,去年十月人人车“内讧门”的爆发还历历在目,空降高管难以服众,甚至爆发动手事件,不少老员工集体申请离职,这些人多为评估师和一线销售骨干。这也让外界感受到人人车似乎缺乏适宜的内部文化,在管理上好像也比较混乱。尤其是大量老员工出走,似乎也让之前建立的文化底蕴付之东流。


人人 似乎 员工
分享到: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