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大会5》多次「封神」,评分怎么还上不来?互联网+

壹娱观察 2021-03-18 18:21
分享到:
导读

“封神!”“五星!”

“封神!”“五星!”


文/王心怡

“封神!”“五星!”
当《吐槽大会5》第七期更罢,不少网友发出了如上的感概,#吐槽大会 封神#也在更新后登上了微博热搜。
体育专场,再加上更有对抗性的新改版,以及引起热议的呼兰、范志毅、杨鸣等人的吐槽片段,让《吐槽大会5》只用了一期的时间,豆瓣评分升至6.3,来到了本季目前为止的最高分。
包袱的承载、吐槽内容的释出、嘉宾的“表演”等,至少有一方能够吸引观众。
同时,后续关于“娱乐就好”、“吐槽封神”、“男足有没有资格说男篮”等话题,从某种程度又给《吐槽大会5》带来了更多的话题和关注度,甚至出现了“破圈”的架势。
这些与节目中段子的质量不无关系。
事实上,如果回顾本季《吐槽大会》,被不少观众称赞,或登上热搜、引起热议的片段也不在少数。呼兰、王建国、李雪琴等脱口秀演员实力依然在线,弹壳、许知远、易立竞等人的表现也足够亮眼。


易立竞出现在《吐槽大会5》
但即便如此,这些高能并没有体现在《吐槽大会5》的评分上。
据统计,《吐槽大会5》的豆瓣评分最低来到过6分,而目前6.3分的“战绩”是超过上一季、追平第三季,在五季中排在中段。
如果以评分来看,《吐槽大会5》似乎并没有那么成功,这与增加的赛制、吐槽的内容和度、嘉宾的选择等方面有关。
但同时,多次被观众称呼为高能、引起热议片段的出现,又让《吐槽大会5》依然释放出了生命力。尤其是在脱口秀演员之余,又挖掘了更多的“吐槽者”,并将一年流行文化的代表聚集在一起,而让“吐槽”的视角、表达更加多元。
多次高能热议与并不相符的评分下,通过改版意图展露全新生命力的《吐槽大会》依然充满着纠结。

“吐槽大赛”有必要吗?

“《吐槽大会4》是最后的《吐槽大会》好不好?”《吐槽大会4》上,思文在段子里这样说道。
不知是否如第五季一上来,李诞与易立竞的对话说的那样,他和笑果文化考虑过停掉《吐槽大会》,只是从结果来看,一年一季,《吐槽大会5》依然到来了。
前四季逐渐下滑的口碑也让《吐槽大会》必须得做出些改变,形式成了被首先动刀子的元素。
嘉宾自爆选择主咖,组成战队,引入淘汰机制、甚至是整队淘汰,加入补刀环节,1v1v1拉票的绝地反击,以及最新的颇有种《奇葩说》风格的1v1“开杠”环节……最后选出Talking King。
半季节目,《吐槽大会5》承载了全新的模式,可是大致想想,也不免有种“《脱口秀大会》+《奇葩说》”内味儿。前者在去年通过改变,收获了不少好评;后者作为长寿综艺,仍然释放出强大的生命力。
《吐槽大会5》的改版或许是李诞自身经验与“学成归来”的结合实践。
不可否认的是,体育专题开始出现的1v1确实贡献了“名场面”,范志毅和杨鸣的来往,也成功贡献了话题和热度。


范志毅、杨鸣 1V1
但是,玩法多样,看似对抗性、激烈性增强的“吐槽大赛”真的有必要吗?
答案或许是否定的。
不论是分组对抗,还是淘汰机制并没有让节目变得激烈,或者说并没有让观众感受到激烈。《吐槽大会》更像是一场嘉宾命题作文的脱口秀,而观众观看节目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观看嘉宾的吐槽段子。至于赛制如何,最大的影响大概就是影响嘉宾上场的次数。
同时,相比于《脱口秀大会》,脱口秀演员们更多的是为自己而赛,以此来或增加自己的机会、或带动线下演出等等,由此才能驱使创作而呈现出高质量的段子。
可到了《吐槽大会》这里,脱口秀演员们要自己写段子,要做编剧帮嘉宾写段子,最后争夺Talking King。然后呢?最会吐槽的人可以去说脱口秀吗?去别的节目里以吐槽为才艺吗?争夺Talking King的目的何在?《脱口秀大会》的赛制不适合《吐槽大会》。


《脱口秀大会》第三季冠军王勉
另一方面,战队的设置导致了大部分成员的固定性。但要知道除了主咖,每场的吐槽阵容也是各个嘉宾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嘉宾的固定也就意味着槽点的重复性,毕竟很少有人身上的槽点可以支撑好几期而不重样,且还可以供每个嘉宾吐槽一次。于是,可以看见的是易立竞的提问方式、黄奕的“眼光问题”、阎鹤祥失去搭档、秦昊的“爬山梗”、杨笠与她段子里的男人等,基本是他们被吐槽的全部的点。
从某种程度上,《吐槽大会5》减少了包袱上的新鲜感。这对于以内容为基石的节目来说,或许是一个致命伤。
李诞在首期节目中调侃地说:“也许有幸跟我一起见证一个节目改版失败的全过程。”
失败与否或许得等到节目收官再做评价,但播出过半,《吐槽大会5》变“吐槽大赛”也没太大必要。

碎片化大于整体化?

直到第七期的易立竞与马思纯、范志毅与杨鸣的1v1,才让《吐槽大会5》的赛制改版有了些显著的成效。但这却并不妨碍《吐槽大会5》依然贡献了很多高能片段。
从节目伊始,几乎每一次更新都有不少片段能登上微博热搜等社交媒体平台,而成为高播放和传播的内容,为网友提供热议的话题和素材。
第一期中,弹壳说唱式吐槽金句频出,力压补刀的王建国,并拿下当场的最高分。


第一期弹壳说唱式吐槽金句频出
第二期易立竞独特、犀利的吐槽风格呈现在观众面前,她的“杨笠,你是喜欢上男人了吗”与杨笠的“女性也可以很多样”可谓是当场的金句。
第三期面对主咖张大大,阎鹤祥、杨蒙恩等人的吐槽被不少网友冠以“杀疯了”的评价。
第四期许知远则带着“有文化的吐槽”进入观众视线,在当时也被不少网友称为“本季最佳”。
第五期分属两个战队的大张伟与王勉,却来了段mix吐槽,音乐、段子结合,谐音梗、给汪东城创作“油腻之歌”等,也让不少网友以一连串“哈哈”来表达感受。
而最近一期中呼兰、范志毅等人的段子,更是让《吐槽大会5》被冠上了“封神”的评价。


呼兰的“不要命式吐槽”
从某种上说,热搜在助推《吐槽大会5》的流量和话题度,而让节目在提供内容的基础上,拥有更多的声量,甚至可以通过片段的热度来引流至正片。
事实上,有不少网友也表示在看过热搜片段后,去看了整期节目。但不论是只在热搜上看过片段,还是看了整期节目,在社交平台和各论坛讨论最多的还是集中在以呼兰等为主的脱口秀演员、大张伟这样的“《脱口秀大会》《吐槽大会》老炮儿”,以及许知远、易立竞、范志毅这样有包袱、有独特风格、有内涵的“圈外人”。
以至于不少观众开始留言表示:“只需要看完热搜片段就行,完整节目真的没多大可看性。”
正片或许更多是加深了“吐槽的参差”, 再加上脱口秀、吐槽也极易适合片段、碎片化传播,而热搜等片段的碎片化足以满足受众娱乐的需求。
但这也容易导致关于正片“尴尬”“无趣”等声音的出现,而让节目口碑等受到影响。
热搜“救了”《吐槽大会5》,但热搜片段之余,《吐槽大会5》似乎也需要更多的内容让正片更加吸引人。

更多“新宝藏”和成功的文本

尽管改版有些隔靴搔痒,热搜片段隐隐抢了正片的风头,但《吐槽大会5》依然在同期的综艺节目里存在竞争力,并尝试新的“解题思路”,释放出了新的吸睛点。
内容取胜算得上其中之一。
回顾前几季,“洗白大会”、“吐槽流于表面”等类似的评价已屡见不鲜,但由于前几季节目主咖、副咖都是处于当时阶段的话题中心、或者高流量的人选,而让《吐槽大会》还能持续保持极高关注度。
远的不说,2018年播出的第三季,第二期的主咖是杨超越,那一年,她在争议中以火箭少女101成员出道;这季的收官请来了张艺兴,顶流与昔日综艺节目中的片段、“带领华语乐坛走向世界”等言语,以及引发各种解读的现场反应等,都成为直至现在也会被提及的片段。


《吐槽大会(第三季)》张艺兴
上一季,首期主咖是当时堪比顶流的李佳琦;接连“认错”的朱丹也出现在了主咖座位上;在微博上与网友“硬刚”的热依扎、风波不断的李国庆等也出现在吐槽阵容中。
而这些成员本人的话题度、流量,从某些方面可以助推节目的高话题和流量。
但《吐槽大会5》却极少拥有这类配置。
张雨绮、张大大或许算得上播至现在最有话题度和流量的主咖,而副咖的配置更没有流量性。
即使这样,如上文所说,《吐槽大会5》仍贡献了不少金句和高能片段。从某种程度上,不靠当红流量造话题,而是能实现自造话题,这是《吐槽大会5》文本、内容的成功,而这对于以内容和表达为核心的节目来说,无疑是最具竞争力的利器。
同时,《吐槽大会5》也在脱口秀演员之余,找到了更多的人选以盘活“吐槽市场”,而为以后节目的进行和人员选择、储备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比如节奏、包袱都拿捏妥当,被有些网友称为“降维打击”的相声演员阎鹤祥;不少段子都得反应一下才能领会到笑点和含义的许知远;看上去波澜不惊,却场场高能,以问问题的形式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爆料式吐槽的易立竞;甚至是只出现一期,却不只贡献了精彩片段,还连带让张绍刚的主持都增色了的范志毅,等等这些新面孔,在脱口秀演员保持水准,或是观众习惯了一些脱口秀演员的表演时,他们成了维持、提高节目的元素。


阎鹤祥吐槽大张伟
而他们也通过各种视角、各种文化背景、各种圈层,在《吐槽大会》丰富着表达,拓展着吐槽的边界,也让节目探索并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封神”、争议、尴尬、高能、隔靴搔痒、字字扎心……关于大改的节目流程、吐槽的内容和话题、吐槽的度的把握等,《吐槽大会5》依然裹挟着夸奖与争议前行。这些其中的大部分影响着节目的口碑,但更多“新面孔”的出现和高能以及内容、段子本身获得关注,也说明《吐槽大会5》仍有生命力和关注者。
从6.1分到6.3分,似乎也在说明,比起“吐槽大赛”的大张旗鼓,稳扎稳打、高质量段子和自然的表演呈现才是《吐槽大会》生存的最大利器。
吐槽 大会 节目 片段 脱口秀
分享到: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