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银科技怎么坐“过山车”:规模增速骤降,费用猛增快讯

零壹智库 2024-05-24 21:59
分享到:
导读

短短几年内,助贷平台嘉银科技(NASDAQ:JFIN)促成贷款的增速就经历了过山车:大减大增又降。这也折射了行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作者 | 姚丽

来源丨零壹智库

短短几年内,助贷平台嘉银科技(NASDAQ:JFIN)促成贷款的增速就经历了过山车:大减大增又降。这也折射了行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2019—2020年是互联网贷款平台在监管要求下由P2P向对接机构资金转型的时期。在这段时期,各平台大多降低了扩张的速度,有平台业务规模甚至出现负增长。

嘉银科技(NASDAQ:JFIN)也不例外:2019年促成贷款191亿元,同比减少19.5%;2020年促成贷款116亿元,同比减少39.4%。

似乎为了找回转型中“失去的两年”,在2020年完成转型后,嘉银科技2021年即重回高增长,当年促成贷款219亿元,同比增长89.7%。2022年,促成贷款555亿元,同比增长153.4%;2023年促成贷款881亿元,同比增长58.7%。

经历了2021—2023年的高增长,进入2024,嘉银科技降低了增速。在财报中,嘉银科技预计全年促成贷款在930—980亿元,同比增长5.6%至11.2%。实际上嘉银科技在2023年四季度就已经对扩张踩了“刹车键”,当季促成贷款201亿元,同比仅增长6.3%。

扩张降速的背后,是不良上升以及盈利增速下滑,折射出“野蛮”扩张带来的问题,即过快的规模增长势必以一定程度的牺牲“质量”为代价。而在市场环境相对不利的情况下,之前扩张过程中积累的风险开始释放,导致不良上升并掣肘业绩。

在不良率快速上升的情况下,平台的收费相应提高。2023年,嘉银科技“贷款促成与服务费的增速是促成贷款增速的4.43倍。2023年四季度这个悬殊竟然超过了50倍。即便如此,净利润依然在减少。

目前降速并不是个体的选择,在宏观经济增速下滑,消费复苏缓慢的大背景下,行业不良升级,规模已不再是“优先项”。各上市平台的2023年财报显示,整个行业都有扩张降速的趋势。

同时,多个平台的业绩都受到不良上升,信用损失或准备金增加的影响。在上市助贷平台中,嘉银科技近三年来增速领先,不良掣肘盈利也较为明显。

在国内业务扩张受到不良困扰并掣肘业绩后,向海外寻求增长成为现实选择,嘉银科技也在财报中展示出对海外扩张的积极态度。

扩张的“代价”:不良掣肘盈利

嘉银科技2023年促成贷款881亿元,同比增长58.7%,实现营收54.7亿元,同比增长67.1%。营收增速与业务规模增速较为一致,但净利润仅增长9.9%至13亿元,增速远低于业务规模及营收增速。

同时,截至2023年底,其90天+不良率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至1.48%。

根据2023年财报,嘉银科技最大的成本费用科目“贷款促成与服务费”同比增长2.6倍至20.1亿元,显然这是影响盈利增速的主要原因。

财报中解释该科目大幅增长主要由于:一是促成贷款规模上升,二是相关的融资担保服务费上升。但促成贷款规模仅增长58.7%,显然该科目2.6倍的增幅更多地需要融资担保服务费增长来解释。

季度业绩更突出地显示出不良对业绩的“拖累”。2023年四季度,由于同样的原因,嘉银科技的“贷款促成与服务费”同比增长了3.3倍至8.4亿元,而贷款规模仅增长6.3%,前者增速是后者的50多倍;显然融资担保服务费成倍增长是主因。

而在营收同比增长51.8%至16亿元的情况下,四季度净利润同比减少31.1%至3.7亿元。

承担信用风险,为促成贷款兜底一直是行业的合规“bug”(瑕疵)。根据2023年财报,为降低监管风险,自2022年1月起,除了与第三方融资担保公司合资,嘉银科技建立了自己的融资担保公司提供增信,但由于十倍杠杆的监管要求,并不能覆盖所有业务。

嘉银科技旗下海南银科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仅为3亿元。嘉银科技未披露期末贷款余额,从其年度促成贷款881亿元规模来看,单单这家担保公司是很难覆盖的。

不良贷款的增加,除了带来业绩上的波动,也增加了平台日常经营中的催收压力,而催收会增加平台与客户的矛盾。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嘉银科技的借款平台你我贷的投诉在近一个月内达500余条,其中有较多的暴利催收的投诉。

积极拓展海外业务

国内业务扩张降速,嘉银科技着力于将海外业务作为新的增长点,对海外拓展显示出积极态度。

在2023年财报中,嘉银科技披露:2023年增加了在印尼及墨西哥的投资,以拓展当地更多的商业机会;大幅增加了尼日利亚的贷款规模及收入;计划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及客户基础,通过与当地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合作扩大融资渠道。

助贷行业出海始于监管逐步转向的2017—2018年,彼时助贷企业开始向海外寻求监管红利和市场空间。当前监管环境下,对于规避行业的合规风险——助贷兜底,从可持续的角度,轻资本转型,多元化转型以及出海都将是助贷企业可选择的现实路径。

有行业协会人士曾向零壹财经表示,未来行业头部有望继续生存,而小平台将退出历史舞台。

嘉银科技的公开信息中未见转型的相关披露,而其海外布局较早,是第一批走向海外的助贷企业。其旗下金融科技子公司极融科技自2017年起就开始在东南亚等地区拓展业务,帮助国内小贷公司在海外落地。

嘉银科技的海外业务布局较广,董事长严定贵曾表示,将探索金融科技在东南亚、拉美、非洲等更多国家和地区落地的可能。

根据公开信息,嘉银科技的海外业务也“重仓”东南亚,2018年成立嘉银东南亚控股开展海外业务,2019年在印尼建立办公室。据媒体报道,嘉银科技旗下印尼现金贷平台“Soluskita”曾被收回牌照,后通过新的持牌平台在印尼展业。

此外,嘉银科技于2021年9月开始在尼日利亚开展业务,在墨西哥也有合资企业。

根据财报,2020—2023年,嘉银科技向海外子公司提供的贷款均在千万元级规模。

2020年,嘉银科技向位于墨西哥与印尼的海外子公司提供了总计3600万元人民币的贷款;2021年向位于印尼和尼日利亚的海外子公司提供了总计5100万元人民币的贷款;2022年,嘉银金科又向尼日利亚子公司提供了2100万元人民币贷款;2023年,向尼日利亚子公司提供了5600万元人民币贷款。

嘉银科技在2023年三季报中披露,公司已经在人口数量达到2亿的非洲尼日利亚取得了阶段性突破,盈利能力取得明显改善。

目前,未见嘉银科技国际业务具体规模及业绩贡献情况的单独披露,可见其业务体量相对于整体业务仍然较小。

2023年财报显示,其面向海外借款人收取的利息计入“其他收入(Other revenue)”的“其他(Other)”项下,该项收入除了包括来自海外借款人的利息收入,还包括借款人推介服务收入,在2021至2023年分别为1.31亿元、7.33亿元及2.42亿元,占比分别为7.4%、2.3%及4.4%。

嘉银科技 助贷
分享到: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