剁手军团里的大学生通信

艾瑞网 2018-09-13 08:15
分享到:
导读

处在步入社会的过渡时期,大学生若未形成健康的消费观,过度依赖超前消费,其后的人生,也是荆棘密布的。

最幸福不过大学生活。

这句话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可是这种幸福可能是身处其中而不自知的。学生们告别高考应试压力,来到了相对宽松自由的大学生活,脱离父母的直接管束又受其经济支持,可以说是逍遥自在。生活费虽然不高,但校园生活吃住都有国家补贴,出行游玩有学生优惠,加之没有其他生活压力,大学生的消费能力其实并不低于多数社会人士。

大学生消费情况如何?

大学生消费市场有多大?根据艾瑞咨询出品的《2018年大学生消费洞察报告》,2017年高校在校生数量达3017.5万余人,大学生年度消费规模达3815.68亿元。

1.png

生活在一个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前辈不同,消费特征带有年轻一代色彩。大学生在日常必要支出之外,非必要支出(比如社交、娱乐、个人形象工程、旅游、数码设备等等)的消费比重越来越大。大学生面临的生活压力小,经济来源由家庭供给,手头可支配资金皆可用于消费,其在大额支出上的决策自主性非常高。

2.png

3.png

比起前辈们,现在大学生对于消费信贷产品的接触更为常见。使用线上支付的比例达96.8%,超过半数的大学生具有提前消费意识,他们购物时选择分期支付,部分学生尝试过现金贷。

4.png

中国青年报一项覆盖2000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77.8%的受访大学生认为身边的超前消费现象很普遍。在消费社会里浸淫,提前消费日渐成为一种天经地义。大学生正值鲜衣怒马少年时,只恨不能一日看尽长安花。处在欲望最盛的时期,却受经济之困,而社会提供了如此种类繁多又极为便捷的消费金融服务,大学生超前消费现象背后的驱动力不言而喻。

是谁在助力大学生的超前消费?

大学生消费市场的潜力如何,从主攻大学生分期消费市场的趣店在短短三年间发展上市此例可见一斑。为没有经济来源的大学生提供借贷服务,这件事历来争议颇多。而市场存在,需求存在,从业者只有在法律、道德、商业利益之间游走,探求一条平衡之道。

消费信贷业务无疑推高了大学生们的消费能力。艾瑞网根据网络公开资料,搜罗了各项为大学生提供消费分期或借贷服务的消费金融业务,来探探这些助力军。

一、信用卡

早在2009年,银监会就发文要求银行禁止向未成年学生发放信用卡(附属卡除外),向无固定收入来源的成年学生发放时需要落实第二还款源。

目前市场上屈指可数的几款信用卡都在此基础上发行。部分大学生信用卡在毕业前封存额度,实行先充值后消费正常累计信用的模式;部分实行院校白名单制,对各高校陆续开放;部分有额度的信用卡针对本科、研究生、博士阶段发放阶梯式额度,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银行信用卡的审核严格,对家庭经济状况以及所在高校的层次都做综合考评,这导致大学生信用卡仅仅覆盖一二线城市的部分知名高校。这或许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二三线城市大专院校学生成为地下借贷主力。

二、主流消费信贷:白条、花呗

目前在大学生中最为主流的消费信贷服务是京东白条和蚂蚁花呗。

5.png

艾瑞调研发现,大学生更愿意选择花呗、京东白条作为透支手段使用主要因为还款方便、支付快捷和开通简单。依托其背后的电商平台,两家金融机构给其用户提供一定的额度,这使得很多没有信用卡、尤其以大学生为首的暂时没有稳定收入的人群有了一个可以透支的“信用卡”,网购的付款方式有了白条和花呗,剁手之路畅通无阻。

根据支付宝官方发布的《2017年中国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在中国近 1.7 亿 90 后中,开通花呗的人数超过了 4500 万,平均每 4 个 90 后就有 1 个拥有花呗,而近4成90后把花呗设为支付宝支付首选。消费信贷融入年轻人生活之普遍深入由此可见。

6.png(源自网络)

三、其他借贷平台

白条和花呗之外,互联网上各式消费借贷平台众多,多数打法律擦边球为学生提供借贷服务。

7.png

8.png来源:pp助手

不同于银行对申请人有严格的审核,现行的网络借贷平台一般只需要身份证和学生证,不用家人背书,就能极快申请到分期或是现金贷款。

这种低门槛背后藏有很大的隐忧。一方面是其隐藏在复杂计算方式背后的高利息令学生难以承受,另一方面,一个大学生有了生活费,还有白条、花呗加起来几千甚至上万额度最终还需要告诸贷款平台,他/她的需求实际上是远超其还款能力的,坏账率很高,强行催收可能造成悲剧。

大学生消费信贷生意:愿打愿挨?

服务费和利息极高的消费借贷产品为什么仍有学生前仆后继低入坑?这些平台又为何又吃定没有稳定工作和独立收入来源的学生为其提供服务?纯粹从商业角度看,这是一门愿打愿挨的生意。

首先,大学生容易被刺激出强烈的与自己能力不匹配的超前消费欲望和冲动。而他们的需求一般一两千即能满足,这样的借贷金额对于放贷平台来说,资金压力小。

9.png

其二,大学生钱少,基本生活之外的余钱难以满足其物欲,父母一般不支持其大手笔的非必要花销,正规渠道(比如银行,比如奖助学金,比如自己兼职)难以快速得到经济支持。而这类门槛极低的贷款平台为他们提供了便利,迎合需求,自然发展壮大。

10.jpg

其三,大学生对于利息的概念很薄,容易高估自己的还钱能力(很多学生在提前消费时,会以之后节衣缩食或是做兼职就能还钱来宽慰自己)换个角度看,一个有还款能力的成年人但凡有点经济意识,都很难接受这类平台的借贷费用,这类高息平台最招不谙世事的大学生。

其四,国家法律对于面向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的规定不明朗,媒体报道的很多大学生信贷在严格的法律意义上是合法的高利贷。

最后,大学生贷款的逾期率高,逾期成本高,但催收成本低,风险可控。考虑到大学生的关系网较为单纯,重视自己的履历,背后有父母兜底承担,最后都会还款。

超前消费错了吗?

剁手军团远不止大学生,都市年轻人都热爱买买买。

11.png

由“买买买”这种社会行为诞生了一批流行词:隐形贫困人口、无产中产阶级、花呗式青年、穷忙族……这些新式词汇语带戏谑,调侃青年人的贫穷生活状态。其得以流行,源自大批青年自嘲。人们在社交网络上转发焦虑,以此自称,寻求群体认同感:“说的都是我”,揶揄之外却并未真正思考这种消费行为背后更应该直面的现实问题。

12.png

不消说的是,年轻人的压力大。“ 27 岁,我没有存款”登上微博热搜榜引发持续广泛的讨论反映这种社会焦虑:生活在北上广深,动趋3、4小时拥挤的通勤,工作压力大、加班、生活费用高……难以支撑下去时,媒体大V们告诉你,你想过的生活可以买得到。日子过不下去了,他们又告诉你:生活在别处,你需要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于是一群月薪5千的人靠着花呗、白条、信用卡这类本质是小额借贷的金融工具过着月薪五万才能支撑起的生活。

13.png出自一家淘宝森林系女装店首页语,后被无数旅游微博转发

如此,超前消费的人们陷入一个挣脱不开的怪圈:我生活艰难,我买买买慰藉自己,我再为了这些东西不停工作。消费难以节制,不顾现实能力挥霍,预支自己的明天、明年乃至今后十年,最终他们没法过上真正想要的生活,没法去到真正想去的地方,他们不敢生病,不敢换工作,承担风险的能力变得极弱,难以进行新尝试。

处在步入社会的过渡时期,大学生若未形成健康的消费观,过度依赖超前消费,其后的人生,也是荆棘密布的。

(本文为 艾瑞网独家原创稿件 转载请注明出处)
大学生 消费 生活 学生 信用卡
分享到: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