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调查》响应阿里 呼吁“像抓酒驾一样打假”互联网+

刀马物语 2017-06-11 01:12
分享到:
导读

公开点赞阿里打假,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门共认定和处理制假售假案件线索4495条,在阿里平台上全力与假货。

 

小刀马  

近些年来,阿里巴巴经济体一直在执着于打击假货,这支“打假国家队”的实力也引起了央媒关注。在6月10日晚播出的央视金牌调查节目《新闻调查》中,公开点赞阿里打假,呼吁全社会联动共治,“像治理酒驾一样打假”。

家住西安的姜先生网购了一件飞利浦剃须刀却发现是假货。姜先生开始维权却步履艰难,多次找到飞利浦公司、质监部门和工商部门但屡屡碰壁。看来,假货已不仅仅是通过线上简单解决,实际上它的根源深植于线下。

阿里巴巴首席平台治理官郑俊芳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打假不分线上线下,如果真正想把“假”打掉,必须到线下去。2015年底至今,郑俊芳带领着一支2000人的打假队伍,每年花费近10个亿,在阿里平台上全力与假货“死磕”。但她认为在线上纠察,再努力都是只治标不治本。

节目中提到阿里这些年一直试图去建立一个打通消费者和品牌方的合作鉴定机制,但苦于在淘宝平台上有10亿以上的商品。种类庞杂,涵盖方方面面,无法让所有品牌在入驻淘宝前都进行真假甄别。线下假货源源不断从小作坊、黑工厂中产出,更是像雾霾一样从四面八方袭来,阿里只能持续不断投入高昂的人力物力。      

此外,以网规研究中心主任阿拉木斯为代表的一部分专家认为,各大电商平台并非消费者理解的百货公司,而是类似于中介公司,只为买卖双方提供交易保障,而商品真假只能依赖买卖双方自行鉴别。

郑俊芳在节目中表示,中国早已成为全球电子商务的第一大市场,但与之匹配的法律法规却严重滞后。这便是中国假货产业链之所以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例如,我们现在适用的还是1993年出台的《产品质量法》,罚款的标准停留在24年前,这直接导致行政处罚力度低,对违法者不构成威胁。

一方面是消费者维权成本高,一方面是制售假者的违法成本太低。仅2016年,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门共认定和处理制假售假案件线索4495条,案值均高于目前刑法所规定的5万元起刑标准。但目前通过公开信息能够确认有刑事判决结果的仅33例,制假售假案件受到刑事处罚的比例不足1%。

节目中提及今年3月14日,马云向全社会公开呼吁“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希望能够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以及调动各职能部门,一起联手惩戒制假者。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对此也表示:互联网现在出现的问题,对线下的法律适用挑战很大,强烈建议集中考虑针对线上假冒伪劣的定罪、量刑问题。

看来,尽快出台一部能适用于今天突飞猛进的电子商务时代的法律法规,已经成为各界共识。加快立案、联动共治、加大惩处,三拳合一才能让“天下无假”梦想成真。


阿里 假货 平台
分享到: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观点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