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求职“两头吃”,BOSS直聘净利润大增9倍观点

刘志刚 2024-03-19 22:14
分享到:
导读

像BOSS直聘这样的招聘平台,可能才是BOSS直聘等平台,BOSS直聘的其他服务收入也有增长。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

BOSS直聘交出了一份相当出色的业绩。

全年收入59.52亿元,同比增长31.9%;净利润10.99亿元,同比增长925.0%。

这个成绩单,二级市场当然是满意的。

3月12日业绩一出,BOSS直聘美股股价大涨近19%,创近一年新高。

业绩这么好,创始人赵鹏也直言不讳,表示得益于用户增长推动。

在外人看来,虽然这话乍一看有些谦虚的意思,但除了BOSS直聘自身的经营因素之外,大环境差带来的就业压力确实也帮到BOSS直聘刷新业绩。

过去一年BOSS直聘新增用户有多少呢?

财报公布的数据是4900万。

4900万新增用户是个什么概念呢?这是BOSS直聘自成立以来新增用户最多的一年。

天眼查APP显示,BOSS直聘2013年成立,2021年赴美上市,毫无疑问2023年,是BOSS直聘用户增长最亮眼的高光时刻。

有高光,自然就会有阴影,舞台上的高光有多么耀眼,角落里的阴影也就有多么落寞。

有人说,2023年是找工作最艰难的一年。

BOSS直聘的财报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4900万的平台用户,可能就意味着4900万的求职者,背后则是沉甸甸的就业。

营收利润增长固然值得市场欢呼,但如何进一步促进解决就业问题,可能才是BOSS直聘等平台,促进社会就业的真正价值所在。

BOSS直聘“吃饱”,企业、打工人“跌倒”?

求职者这么多,企业招人变容易了吗?

大企业招人肯定是更容易了,毕竟大企业招人的预算往往比较充足,而且大公司也有吸引力。但对很多中小企业来说,虽然求职者多了,但要招到合适的人还是得付出更多成本。

这一点,BOSS直聘财报中也有体现。

BOSS直聘的营收主要是靠B端付费,主要靠的是面向企业客户的在线招聘服务收入,这部分收入占比为98.94%。

按照财报中给出的定义,每年贡献5000元以下的客户为小型客户,5万元以上的是KA客户,中间则是小型客户。

从收入结构上看,KA客户收入占比22%,中型客户收入占比36%,小型客户占比42%。

也就是说,营收主力,其实是中小企业。

同比来看,2023年,平台来源于KA客户的营收增长22%,来源于中型客户营收增长20%,来源小型客户营收增长51%。

显然,推动BOSS直聘营收、利润增长的主力,也是中小企业。

可以说,靠着中小企业的付费,2023年BOSS直聘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净利表现,只是,对中小企业来说,这可能不是什么值得庆祝的事儿,毕竟自己的招人费用支出也不断增加。

我自己也用BOOS直聘招人,从我自己的感受来看,确实有变化。

比如,以前一些可能供给不太够的岗位,招人是可以不收费的, 但现在基本上都收费。另外就是发布基础版的岗位招聘,一个月需要98直豆,相当于要付费98元。

这只是最基础的发布,要想高效招人。则需要花更多的钱。

如果不花钱买招聘服务,单靠基础版服务,就很难快速招到合适的人。花了钱之后,很明显职位的曝光度上去了,来沟通的求职者多了,但也不一定马上就能找到合适的人,还是得不断地花钱买服务,增加曝光度。

虽然中小企业每次的付费金额不大,但综合下来一年几千块的招人成本其实也不算便宜。这也间接提高了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

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这其实也体现出平台对客户的议价能力,毕竟企业招人越难,就越有付费的意愿。

最后,受伤的恐怕还是中小企业主,付出了更多的招聘成本,却很难真正提升招人的效率,反而又进一步加重了经营负担。

实际上,BOSS直聘做大营收利润的希望不仅在于B端,也在于C端。

企业招聘服务收入之外,BOSS直聘的其他服务收入也有增长,同比增长26.3%。这部分收入来自求职者,是平台提供给求职者的增值服务收入。

当然目前的这部分收入还很少,仅有0.6亿,但增长潜力还是有的。

毕竟,对于求职者来说,找工作越来越难,而人才市场也往往有剧场效应,大家争先恐后地竞争职位,哪怕是要花钱让简历变得更漂亮些,部分求职者也是有很强的付费意愿的。

BOSS直聘提供的面向C端求职者的服务有很多种,除了简历付费刷新,也有简历模板、数据报告等功能。

实际上,最需要这些功能的往往是大学生,而不是职场“老油条”。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们,反而是最需要类似服务的人群。

大学生有没有付费能力?有,也有实实在在的需求。但平台要挣这个钱,多少有点道德包袱。

毕竟这里面也涉及一个就业公平的问题。

年轻人求职难不难,大家其实都知道。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多花钱就能让求职者在求职竞争中取得优势,那是不是意味着缺乏付费能力的用户就应该理所当然处在竞争劣势?求职的本质是拼能力,难道最后也要拼钱包?拼付费能力?

从社会意义上考虑的话,平台与其挖空心思做大增值服务,其实倒不如实打实减轻求职者成本,促进求职公平来得有意义。

平台经济的意义在于形成一个稳定的双边交易市场,并且在平台生态两端都产生增长飞轮。

大型线上求职平台,最有潜力的能力其实就是“两头吃”的能力,既能从企业端挣钱,也能从用户端挣钱。

目前来了,BOSS直聘的一个飞轮已经转起来了,但用户端的飞轮要不要也转起来,可能不只是一个商业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以退为进,降价是不是一步妙棋?

求职平台的真正意义在于,让弱势的求职者受益,让公司用人成本更低。

这也是过去BOSS直聘最成功的地方。接下来能不能把这个初心坚持下去,也许对平台未来的增长至关重要。

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倒不如“以退为进”,在业绩高点选择降价,为未来的增长打下基础。

降价是有好处的。

这两年,大环境如此,大家找工作不容易,而作为招聘平台业绩又这么好,难免会“恨屋及乌”对BOSS直聘有意见,进而转投别的平台。

老实说,找工作不容易跟平台关系不大,因为失业的人多了,但岗位需求却减少了,供需本来就不匹配。

供给少需求多,那么必然会流量外溢,外溢到其他平台。比如脉脉等职场社交平台,再比如 短视频平台求职等。

虽然目前来看这部分用户体量不大,但它是一个“信号”:大家都不想卷,如果大家都在招聘平台卷,那么倒不如去脉脉甚至抖音这种不相干的平台碰碰运气。

毕竟,万一运气爆棚真的就碰到了呢?

这其实给了其他平台切入招聘市场的机会,短期来看,这对BOSS直聘没什么威胁,但长期来看,谁能保证就一定没有黑马出现呢?

所以,对于提早布局后手,打打“防御战”是有好处的。

另外,降价这个事儿,是可能会有益于降低营销成本的。

求职是个频次很低的需求,因此用户体验感知很重要, 每一次的用户感受,可能都影响求职平台选择决策。

这么一个低频次的需求,要想长期留住用户,就是得靠体验感知。

这也是为啥过去BOSS直聘要做大量的广告投放,因为用户找到工作后,生命周期就结束了,下次找工作,平台这边还是得走一步拉新获客。

但如果说,用户的体验更好的话,下次换工作,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BOSS直聘。

现在整个消费市场,C端用户体验感知最明显的就是服务的价格。

所以对求职产品降价,短期来看可能会影响其他服务这块儿业务收入,但长期来看,反而可能会进一步降低营销费用。

更何况,这部分业务占比并不高,营收仅有0.6亿。倒不如“以退为进”把求职者一直留在自己的平台,来换取更多的降费空间来得实在。

进一步来看,放开这部分业务,其实也是一种“心理补偿”,打服务牌,获得更多的用户认可。

举个例子,一些比较人性化公司在招聘时,遇到天气不好的时候即便是没有录用求职者,也通常会给求职者报销路费,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也同样是提供了一种“心理补偿”价值。

招聘平台给增值服务降价,也是同样的逻辑。

毕竟,用户对招聘平台其实是没有太多忠诚度的,用户的目标很清晰其实就是找工作,平台只是一个初次筛选。

如果,招聘平台提供了更多情绪价值,也是有利于长期留住用户的。

从流量的角度来看,像BOSS直聘这样的招聘平台,更多的流量本质上是沉默流量。这些沉默流量平时不被激活,一旦社会失业率到了某个关键节点,这些流量就会被激活。

确保这些流量不会流失的关键,其实就在于口碑。

比如,可以通过其他形式而非收费的设计,帮助求职者提升面试技巧,面试能力等等,对于求职者个人水平的一个提升,即便是没在平台上找到合适的岗位,但是也学习了不少面试技巧,写简历技能等。

去年,BOSS直聘平均月活跃用户为4230万,同比增加47.4%。而平均日活跃用户、月活跃用户达26.3%。

这些数据表明,社会上的求职需求到了一个临界点。

这么多求职需求,对平台来说既是好事其实也是坏事,好的一面在于,这些用户数据、流量数据表现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也会给到二级市场更多信心。

坏的一面是,水面之下,就业的压力不断逼近,背后所蕴藏着的社会情绪也需要平台积极去化解。

求职平台的价值,就似乎有点像是知识付费平台,虽然不一定能解决根本问题,但却能缓解焦虑。

这个时候平台就不仅需要考虑盈利的问题,也需要考虑缓解压力的社会命题。

在岗位供给有限,求职需求过剩的当下,BOSS直聘等招聘平台如何巧妙缓解求职焦虑,释放压力,也许才是对管理层战略决策水平的关键考验。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平台 BOSS 用户
分享到: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