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铃:互金信贷的明天,或是一场一站式金融服务的盛宴互联网+

曾响铃 2018-01-22 16:38
分享到:
导读

虽然雄厚的资本仍然是信贷业务良好发展的基石,但是影响信贷市场的发展已经转变成由包含资金、场景、技术在内的多重因素决定。

文 | 曾响铃

来源 | 科技向令说(xiangling0815)

从2013年“互联网金融元年”开始,整个信贷市场在互联网的加持之下几经周折,如今已改头换面。2018年1月22日,凡普信首家线下体验中心在深圳正式开业。作为凡普信探索金融科技新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线下体验中心的落成,也标志着其金融科技生态闭环初步形成。只是凡普信为什么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开设体验店?这对于整个互联网信贷、金融科技行业而言又意味着什么?

野蛮生长之后,互金信贷迎来新节奏

我们先说说行业发展大势,互联网信贷行业在经过5年蒙眼狂奔之后,如今正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

1.市场发展驱动模式变化:由单一驱动转向多元驱动

在以往的信贷业务发展中,资金是唯一的驱动力,充足的资本是实现业务发展的前提。但是在互联网的赋能下,市场需求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正如凡普信CEO刘琦在开业活动上所总结的,虽然雄厚的资本仍然是信贷业务良好发展的基石,但是影响信贷市场的发展已经转变成由包含资金、场景、技术在内的多重因素决定。此前中央财经大学黄震教授则特别指出技术将成为驱动金融整个行业发展最重要的力量。

2.信贷市场的三大趋势:产品定制化、场景细分化、信贷服务科技化

互联网人口红利消失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与此同时,整个信贷市场也开启了激烈的竞争。在这两个因素的作用之下,信贷行业不得不调整战略,从收割用户到转向留住用户,由此,信贷市场开始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在新的发展节奏之中,至少包括产品定制化、信贷服务科技化和场景细分化三大趋势。其中产品定制化是强调根据不同用户来定制不同的信贷产品。信贷服务科技化指的是借助如大数据、AI等先进科技来增强服务能力。场景细分化则指在医疗、教育等诸多细分领域布局信贷产品,以适配用户不同的消费场景。

新的驱动模式和新的发展趋势无一例外地宣告着依靠以往的发展模式已经无法在行业中站住脚跟,同时也向整个信贷市场喊出了“需要改变”的口号。正如中国人民银行首席研究员邹平座在首届消费供应链金融联盟大会上所说,建立一站式的金融服务是应对市场发展新趋势的必然选择。 而线下体验中心正是一站式金融信贷信息服务的关键一环。所以,凡普信此次所开设的线下体验中心是为了合上信贷市场发展新节奏的拍子,也代表着信贷市场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怎样才是正确的一站式节奏?

纵观信贷市场,也有不少的企业已经打出了一站式服务的口号,但大多集中是体现在全场景、多维度、系统化等。凡普信提出了以线下体验中心为核心元素,集信息服务、信用价值、信任体系为一体的一站式金融信息服务模式,这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可能。

1.解决用户痛点,打响用户体验战

在目前的信贷市场之中,用户的痛点主要源自于两对矛盾。第一对矛盾是信贷产品单一化与用户需求多样化之间的矛盾。一方面用户在收入和资产状况本身就存在着差异,因此对于信贷产品自然有不同的需求。另一方面根据《2016麦肯锡中国消费者调研报告》,中国消费者消费形态正从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的必需品到购买提升生活品质及体验的服务。随着消费形态、消费场景的升级,用户对于特定消费场景之下的信贷需求也开始浮现。

而在一站式的金融信息服务之中,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通过强大的决策引擎,来灵活定制信贷产品。例如百度金融借助“百度大脑”,提供“千人千面”的定制服务。凡普信则提出“极致定制化”的口号,能够根据用户的财务状况和偏好,让用户可以在信用和能力范围内自由配置最适合自己的产品。这样,就能最大化满足目前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能够有效缓解信贷产品单一化与用户需求多样化之间的矛盾。

第二对矛盾是信贷业务程序的繁琐与用户追求方便快捷之间的矛盾。申办信贷业务时,流程多、耗时长常常成为人们的槽点。因此,如何最大程度在信贷产品筛选及申请、用户信用评级以及信息审核、贷后管理和还款等等环节上压缩时间,提高信贷业务信息服务处理效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站式金融信息服务在这方面优势就十分明显,例如凡普信在强大的风控系统支撑之下,在深圳所开设首家线下体验店,集成了咨询、展示、洽谈、签约专区,能够在一对一的咨询后,一站完成借款信息服务,这就将一站式金融服务逼近了极致。

2.倒推产品创新,打破同质化僵局

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预测,我国消费信贷的规模到2020年将超过12万亿元。市场更大,竞争就更加惨烈,大家都想抢一块肉。因此各信贷平台,如若继续推出毫无特色的同质化产品将无法捕捉到用户的注意力,无法满足分众化的用户多样化的需求,也就无法在这场战役中突出重围。正如第三届中国消费金融高层论坛中,针对目前的消费金融市场所提出了“特色经营,差异竞争”的概念,企业只能不断进行产品创新,通过建立一站式金融服务体系来打出差异化的战略。

例如在凡普信的一站式金融信息服务体系里,我们看到凡普信在借款信息服务的基础之上,2016年推出了任买,2017年推出凡普快车,从而形成了结构完整、覆盖全面的产品矩阵。京东金融则推出了京东白条、金条、京小贷等朝向B端和C端的信贷产品。事实上也只有通过这样的产品创新来形成多元化业务,才可能有效打破同质化的僵局,帮助自身在竞争之中保持优势。

3.扩大产品抵达,打通最后一公里

根据施拉姆的选择或然率公式,费力的程度与选择的几率成反比,接触到产品越方便,被选择的几率就会越大。这个定律也同样适用于互联网信贷领域,这就驱使各信贷平台必须要不断扩大产品的覆盖率。上文已经提及,目前线上流量红利已经基本分割完,所以开发线下流量来实现普惠金融成为了一条有效的路径。

一站式金融信息服务可通过打通线下来合力推动产品的抵达率。例如凡普信既布局了网站和APP等线上渠道,又开设了超过200+的线下门店,如今又在线下体验中心上下功夫,深圳只是开始,可以预见在不久,凡普信线下体验中心会遍地开花。在这样线上和线下的融合发展下,凡普信就能够消解地域和时间的边界,打通与用户的最后一公里。

除此之外,凡普信所开设的线下体验店也标志着生态闭环的形成。具体来说,这个闭环至少包含着三个维度。一是场景的闭环,更加全面地打通线下;二是产品服务的闭环,补足用户对于线下的需求;三是商业模式的闭环,凡普信可通过这样的体验中心,衍生或延伸更多盈利模式。

想要跟上节奏,还需要注意这些

不过,对于平台方来说,建立起一站式金融信息服务还不够,还需要注意以下这四个方面,避免陷入“伪一站式”的局面。

1.从需求端做产品优化,化繁为简

在建设一站式金融信息服务时要注意,不能盲目扩展业务来求全,而忽视原有业务的革新,最终并没有达到提高效率,集成解决的初心,反而在一片狼藉之中制造出“伪一站式”。因此,要从用户的需求出发,以用户思维来简化信贷信息业务程序。例如通过APP申请开通任买业务只需要3分钟,最快10分钟即可完成审批。这样以用户的视角,将繁琐的操作流程进行简化,才能真正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提高业务处理效率。

2.风险管控还得靠技术撑起来

风控是金融行业的核心,即便是形成了一站式金融信息服务体系,规避金融风险仍然是最重要的命题。在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风控体系之后,还需要不断借助技术来支撑风险管控的发展。例如凡普信在原有“云图动态风控系统”基础上,与全球领先心理测试风险建模公司(IA)的合作,首创了心理测试与金融科技的融合模式。阿里云推出的“ET金融大脑”则是通过算法建立起信息关系网络来判断违法违规行为。平台方只有在硬技术的支持之下,才能够保障企业的良性运转以及用户对于企业的信任。

3.深耕场景应用,嵌入用户“朋友圈”

随着消费场景的升级,用户对于特定消费场景需求也逐渐浮现。因此平台方可以在深耕原有消费场景的同时,开发新的消费场景,捕获新用户,在发展之中形成消费金融的生态闭环。例如凡普信目前已经推出了提供车辆售后回租及二手车分期的凡普快车以及主打城市商圈消费的任买,其中任买的合作机构目前已经覆盖到了医美、租房、教育、婚庆、轻奢、母婴等多个领域。这样,凡普信通过多元场景的业务布局,就能够无缝融入各种消费场景,增强用户粘性。

4.让产品“有温度”,增加品牌溢价

信贷信息服务一方面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另一方面,在硝烟弥漫的竞争战场保持用户高忠诚度也并不简单。因此,企业还需要通过服务来连接用户,通过提供额外价值,来培养用户对于品牌的认知,让用户融入企业的“朋友圈”。

凡普信深圳首家线下体验中心的开业,是凡普信一站式金融信息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的标志,也是整个信贷乃至消费分期、金融科技行业生态闭环初步完成的标志。接下来的信贷行业,注定是一场一站式金融服务的盛宴,因为要想在互联网金融信贷市场的新浪潮之中活下来,靠的就不再是一招半式,而是需要练就技术、资金、场景等多元组成组合拳,以用户思维为导向,建立起系统科学的一站式金融信贷信息服务体系。

(完)

曾响铃(微信ID:xiangling0815)

钛媒体、品途商业评论等2016年度十大作者。

AI新媒体“智能相对论”创始人。

作家:【移动互联网+ 新常态下的商业机会】、【趋势革命  重新定义未来四大商业机会】等畅销书作者。

《商界》《商界评论》《销售与市场》等近十家杂志撰稿人,近80家网络媒体专栏作者。

“脑艺人”(脑力手艺人)概念提出者,现演变为“自媒体”,成为一个行业。

现为“今日头条问答签约作者”、多家科技智能公司传播顾问。


信贷 金融 用户
分享到: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