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惨被任正非“打脸”,华为重申不造车快讯

汽车大事记V 2023-04-02 20:34
分享到:
导读

余承东这个孙猴子,终究还是顶不住任正非这尊如来佛。

余承东这个孙猴子,终究还是顶不住任正非这尊如来佛。

就在刚刚,任正非再次就汽车业务署名签发华为决策公告。公告中再次强调“华为不造车”,而且这次公告的有效期从上次的3年延长到5年。

“华为不造车”这句话,自从三年前被任正非在华为内部的会议上提出后,很快就成为了华为众多高层对外的“统一口径”。业内人士听得耳朵都起茧了。

三年前,任正非在华为EMT决议[2020]007号文件中严正表态:

“华为不造整车,而是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造好车,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千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

当时文件的有效期三年,如今三年期限已至,任正非再次表态并且增加了期限,无疑是要给不断在造车边缘试探的余承东,下了一道更重的枷锁。

事实上,华为并不是不愿意涉足汽车产业,而是在参与方式上争议很大。

华为内部分为两派,一派是以余承东为首的激进派,不断在向主机厂的方向试探,如今的问界品牌,除了生产线不属于华为,整车设计、各种核心零部件、销售渠道都掌握在华为手中;另一派则是以任老为首的不造车派,坚持做帮助车企造好车的供应商。

来到2023年,此前立下的三年之约即将到期,余承东难免萌生进一步深入造车产业的想法。

就在2月中旬,华为更是直接把将问界汽车的品牌话术从“华为深度赋能”改为“华为全面主导”。同时,问界官方海报中的AITO logo也被换成了华为菊花标。说好的合力打造,话术一改,华为直接成为了一家之主。问界也间接成为名正言顺的华为汽车。

但是不曾想,如今任正非一纸公告犹如一记大棒敲醒了余承东的造车梦。

更尴尬的是,任正非还对华为标志在汽车设计上的露出提出了严格要求。“强调不能使用华为/HUAWEI出现在整车宣传和外观上。”而且重点指出,“不能使用’华为问界’,’HUAWEIAITO’。”

徐直军在刚刚的年报发布会上更是直接摊牌了:我们有些部门有些个人,或者有些合作伙伴在滥用华为的品牌,这件事情一直在查处过程中;华为30多年构筑的品牌不会被随意滥用,华为没有造车,也没有任何品牌的车。

这分明是正面打脸余承东,给这个在造车边缘试探的逆子敲响一记警钟。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三天前,原定为联合开发的广汽埃安 AH8 项目被降格为埃安自主开发,某种意义上也是给对造车事业充满自信的余承东,泼了一盆透心凉的冷水。

更狠的的是,知情人士爆料,某华为合作汽车品牌CEO去年曾和余承东一同邀约任正非喝咖啡,然而任正非却当着这位合作伙伴的面,不留情面地对余承东说:“华为坚持不造车,如果你要敢造车,那你马上辞职。”说罢还拿了张餐巾纸让他写辞职报告。

可见,即使是当前华为相关产品市场反馈相对积极的环境下,任正非派系坚持不造车的态度始终未被动摇,甚至是更加反感了。

不少人肯定觉得,如此坚持是因为任正非老了,没有年轻时的那种冲劲了。

但是恰恰相反,这并非保守,而是远见,是将领对自身的定位和战略的清晰认识。

任正非认为,造车是一个成熟的产业,有着完善的体系和规范,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和时间投入。“如果我们去造车,会分散我们的精力,影响我们在通信技术上的领先地位。”

尤其是在当下这个大环境,新能源车企当中除了特斯拉、比亚迪以及理想外,无一例外都处于长期亏损的状态,一旦入局无疑会大大增加华为的财务压力。

但是华为不直接参与整车制造和销售,并不意味着华为赚不了汽车行业的钱,事实上,选择与车企深度捆绑、联合开发的模式,让华为在汽车领域拥有了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而且还大赚了一笔。

最新的业绩报告显示,2022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实现收入21亿元,虽然比起终端业务部2145亿元的水平差距很大,但是你要知道,问界去年不过才卖了7.5万辆,要是再来几家合作车企,赶超终端业务收入也是早晚的事。

所以说,花更少的成本,赚到比车企更多的钱,才真正符合任正非“有质量地活下来”的目标。尤其是在新能源车企普遍长期亏损的环境下,坚定不造车的任正非才是难得的人间清醒。

余承东 任正非
分享到: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